首页 市司法局 问题

青岛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时,如何确保普法内容更贴合市民实际生活需求?

匿名用户 2025-09-02

傅强党委委员,副局长

市司法局

网友您好,感谢您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为让普法工作更加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我市在普法工作中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举措,努力让法律从“纸面”走向“生活”。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打造“零距离”普法阵地,让法治融入生活场景。着力构建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和学习法律知识。比如市南区打造“15分钟法治文化圈”,市民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法治文化点,这些法治文化点可以开展“靶向”普法,如面向青少年的“普法阵地行”,面向老年人的“银龄普法”讲座等,此外还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和惠企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法治文化公园广场224处,法治文化长廊523处,普法宣传栏1.2万个,“一村(社区)一法治文化阵地”实现100%。二是创新“接地气”普法形式,增强趣味性与体验感。积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法律条文变得生动有趣。广泛开展法治微视频征集大赛、法律知识趣味闯关、法治旅游线路打卡等形式,增加普法的互动和体验;把普法和文化融合创新,将普法与非遗文化、民俗节目等相结合,加强普法的传播力;拓展新媒体普法渠道,利用直播、在线问答等形式,吸引年轻人关注,扩大普法覆盖面。三是聚焦“急难愁盼”提供法律宣传与服务。普法的生命力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要紧密围绕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普法活动中紧扣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物业服务、邻里纠纷、劳动合同、民间借贷、老年人权益保护、消费金融等重点领域进社区、进大集、进企业等开展普法讲座、以案释法,如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走进亢家庄社区服务大集、工会为职工提供法律门诊服务等。四是推动“多元参与”普法格局,形成普法合力。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等专业力量下沉基层,到企业、社区等面对面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等结合3.8妇女节、4.15国家安全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专题法治宣传,汇聚多方力量,推动守法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取得成效。

2025-09-02 14:56

主办:青岛市政府办公厅  青岛日报社承办:青岛日报监督互动中心  观海新闻  青岛新闻网

扫描关注公众号

提交成功

等待嘉宾答复…

错误提示放这里

0/50

提问类型

0/1000

* 最多上传3张照片,1个视频

上传视频
上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