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岛市史志办 问题

在城市更新中保留传统地名,留存城市记忆

匿名用户 2018-03-27

王主任您好,近年来随着我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更新(拆迁改造)也在不断地进行中。一批又一批的城中村消失了,变成了高楼大厦。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的老村名和老地名也随之消失了,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城市更新我们市民是支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能不能将原有的老地名保留下来呢,而不是代之以各种与当地地名毫无关系的路名?在市南和市北的大量地方,已经没有人知道地名是什么了,只有一条条的路名,而这些路名又不是以当地的地名来取名的,这就导致了历史的断层。举例来说,宁夏路大润发附近,原本是田家村,但是现在除了老青岛人,外地人都不知道这是田家村,只知道坐车到“高邮湖路”下车就到了,所以若干年后,当老青岛人都已逝去,“田家村”这个地名也将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比如说,澳柯玛立交桥西南角,原山东路乐天玛特超市所在的区域,地名是“亢家庄”,然而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名了,只知道坐公交车到“山东路宁夏路”下车,而不管是山东路也好,宁夏路也罢,和亢家庄毫无瓜葛(参考深圳,共乐村前面的道路叫“共乐路”,新洲村所在的道路叫“新洲路”,济南也是一样,“英雄山路”在英雄山附近,“燕子山路”在燕子山附近,等等,这说明深圳和济南这两个城市的路名是与当地的地名基本一致的,而青岛则99%以上的路名与地名毫无关系),同样的道理,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亢家庄”这个名字也将永远消失。这让我非常痛心。其他区也存在这种现象。因此,如何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对已经消失的老村庄名进行记载,并且在公交站名和地铁站名上加以体现,这是非常严肃的话题。同时也希望史志办能切实担当起来,为青岛的路名、公交站名和地铁站名发挥更大的作用,坚决避免以后再出现像“延安三路”站(3号线,应该叫“湛山”站)、“海游路”站(2号线,应该叫“徐家麦岛”站)、“海川路”站(2号线,应该叫“王家麦岛”站)这种抹煞城市记忆的站名出现,这种毫无历史底蕴的站名的出现只会更加加深人们对青岛是个“文化沙漠”的认知,也希望史志办和档案馆等单位联手为交通委和地铁集团等单位提供咨询和顾问,在今后的站名(公交车和地铁)中更多地采用传统地名而不是与当地毫无关系的路名,让青岛的城市记忆更加丰满,文脉更加厚重,也更加鲜活地“活”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而不是躺在博物馆和档案馆里“尘封”“睡大觉”。

王书高副主任、党组成员

青岛市史志办

这位网友您好,感谢您对史志工作的关注。青岛二轮志书《社会卷》“民政篇”中系统记述了1979—2005年青岛城市地名的变化内容,分别按照“市内道路命名”、“乡镇街道命名”和“旅游景点导游牌”进行较为详细的记述。社会卷已于2017年出版,如您感兴趣可以通过青岛市情网查阅此书。

很感谢您提的建议,您提到的站牌增加传统地名的建议很有意义很有必要,我们会联系相关部门开展调研,感谢您的关注!

2018-03-28 15:07

主办:青岛市政府办公厅  青岛日报社承办:青岛日报监督互动中心  观海新闻  青岛新闻网

扫描关注公众号

提交成功

等待嘉宾答复…

错误提示放这里

0/50

提问类型

0/1000

* 最多上传3张照片,1个视频

上传视频
上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