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局长你好,想请问一下多少岁以上可以算在“老龄化”的范围,当前青岛市这个群体的数量有多少,占青岛市人口比例有多大,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方面,政府有哪些有效举措,来应对农村和城市老人的养老问题。

王振竹副局长
市民政局
网友您好,感谢您对养老工作的关注。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截止2019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86.6万人,老龄化率22.2%。80岁以上老年人口3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部署要求,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应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需要,初步建成了机构社区居家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构建新的养老政策体系。自2019年以来,我们制定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以及8个配套政策文件,构建了新一轮“1 8”养老服务政策体系,针对养老服务发展的各个领域制定了综合性规范补贴政策,夯实了青岛养老服务制度框架的“四梁八柱”。二是培育壮大养老服务机构。新一轮“1 8”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制定了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贴、养老机构综合运营补贴、养老机构等级奖励补贴、养老综合责任险补助等综合性补助政策,同时在财税、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方面都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各项政策的优惠补助力度和实施范围均位于全国同等城市前列。三是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出台了《青岛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1年)》,按照计划要求,到2021年底,实现全市每个街道(镇)至少建成一处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今年,我市将建设90处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城市所有街道,通过街道级服务中心与老年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由护理员上门为居家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助餐送餐、精神慰藉、助洁助浴等服务,让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机构化、专业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同时制定优惠补贴政策,构建起了政府政策支持下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机制。四是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通过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规范技能资格鉴定、提高工资待遇等手段,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提升养老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