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中,“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成为重要一环。
工业生产作为这一环节的重要纽带之一,工信局计划如何布局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完善建设我市商贸流通体系。

谢龙目党组成员、副局长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网友您好,感谢您的关注。推动工业品下乡,既能促进市场消费,又能推动产业升级。我们将聚力产业布局、产品供给、工业下乡、区域协同等方面,助力完善我市商贸流通体系。一是完善产业布局,结合全市“10 1”创新型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支持各区(市)发展特色产业,如,即墨区的服装产业、胶州市的智能家电产业等,壮大草编、美妆睫毛、食品等区域特色产业,培育一批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的工业园区,形成集群集聚发展效应。同时,以家电、汽车、啤酒、橡胶等主导产业为依托,积极培育供应链龙头企业,通过开展链万企供需对接活动,补链、延链、强链、固链,推动产业精深化、链条化发展。二是优化产品供给,支持鼓励卡奥斯、柠檬豆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百业改造、千企转型,如,酷特智能的定制化生产、澳柯玛“互联网 全冷链”等,推动企业“按需生产”,向精益化、规模化定制的方向转变。同时,聚焦工业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出台工业稳生产优供给促消费行动计划,深化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打造更多青岛精品、质量标杆产品,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三是开展下乡活动,抓住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推动家电、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深入推进,支持奇瑞风云T9等高端新能源车型、新一代AI电视、超薄零嵌冰箱等节能产品下乡入户,实现绿色供给、绿色消费双向赋能。四是推动区域协同,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步伐,通过产业集群对接、产业园区共建、产业资源协同等多种方式,推动跨地域跨行业工业产品市场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