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城阳区的高新区和位于即墨区的蓝谷是我市最寄予厚望的科技创新发展区,然而这两处科创高地在近两年都出现了严重的发展萎靡。
这一局面是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在科技创新遭遇的瓶颈,市科技局将如何重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招引科创院所、高校、大项目等进行发力,重振高新区和蓝谷的科创发展?

李天传党组书记、局长
市科技局
网友您好,感谢您关注市科技局的工作。2019年以来,青岛高新区、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作为首批试点的四大功能区率先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它们代表了青岛的“招牌”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基础性作用。
近年来,青岛市高度重视科技园区发展,成立“青岛市国家高新区管理专题委员会”,统筹推进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高新区主园区(通常称为青岛高新区)和蓝谷作为高新区“一区多园”核心区,市科技局采取多维度战略举措重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强化高新区与蓝谷的创新发展。一是在青岛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中,强化园区资金保障,专门设立园区培育资金,支持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二是在科技园区创新出台“揭榜挂帅”政策,在园区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揭榜”攻关快速响应机制, 积极对接园区企业技术需求并遴选“揭榜”攻关项目, 随发随评,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三是优先承接科技创新政策落地,加快构建“高企育苗-高企认定-高企上市”发展体系,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在园区抓重大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培育、重大项目落地、科技服务提升上率先取得成效。
通过上述举措,青岛市科技局将系统性提升高新区与蓝谷的科创能级,形成“政策引领—资源集聚—产业跃升”的发展闭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