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局长您好。自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以来,原胶南区域的工业与信息化相关产业发展并未展现出与其国家级新区地位相符的活力。相较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后来者,原胶南区域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显得较为滞后,甚至给人一种“吃老本”的印象。这种发展态势不仅未能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的带动作用,也与青岛市整体的产业升级目标存在差距。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原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自2019年撤销编制后,该区域的产业发展更是缺乏新的亮点。目前,这片区域在民间习惯上仍被称为“青岛胶南临港工业园”,但通过企查查等平台查询发现,该园区自2007年之后似乎再无新的企业入驻,甚至还出现了青岛易通天池水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注销情况。这使得该区域的工业面貌甚至不如一些县城级别的园区,严重影响了青岛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该区域所具备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这里拥有疏港高速、胶州湾西路、大珠山中路等重要交通通道,南边更是西海岸新区的核心区域之一,具备发展现代产业的天然优势。因此,对该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和定位,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鉴于此,我诚挚建议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能够高度重视原胶南区域的产业发展问题。仅依靠胶南街道的力量,可能难以承担起如此重大的产业转型升级任务。我建议由市工业与信息化局统筹,区政府协调规划,黄岛区胶南街道具体执行,将该区域重新规划为“胶东临港协同创新园”,这不仅能够响应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扭转西海岸东西差距越来越明显的囧势,也能更好地契合青岛都市圈的发展大局。
在产业导入方面,建议重点引入以下几类产业: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区域数字经济新高地。
2.
特色产业:例如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充分利用青岛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3.
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瞻性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招商,相信“胶东临港协同创新园”能够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为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谢谢!

姜海天党组成员、副局长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