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局在民营经济局工作期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也焕然一新,展现出了新气象。近期,您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部署开展的服务型执法工作,同样让我们市场主体更有信心。但去年以来,市场主体看到的是一种强监管的氛围,各类导向监管案件、天价罚单频现,叠加疫情冲击,确实挫伤了一些企业家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今天,监管风向有所改变,甚至重提包容审慎和轻微免罚,但是随着财政压力的增加,市场监管部门如何确保执法尺度的统一,如何增加监管标准的可预期性,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确定性,不知道高局长和市场监管部门有什么好办法?

高善武党组书记、局长
市市场监管局
这位网友您好,感谢您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注。
包容审慎和轻微免罚是青岛市场监管部门一以贯之的制度。2019年以来,我局为了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清单1.0版、2.0版。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办理轻微违法免罚案件1200余件,涉及领域 13个,为各类市场主体免除罚款5100余万元,惠及市场主体1200余户,执法温度持续释放,政治效果、执法效果、社会效果进一步彰显。
今年,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恢复市场繁荣,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住经济发展大盘,我局因地制宜,适时开展服务型执法。服务型执法是包容审慎和轻微免罚制度的升级,对首次违法、危害较轻、非主观故意、积极整改的企业,以教育、帮扶、普法等服务手段为主,通过服务型执法进一步扶持企业、激发企业做强做大,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法治环境。
在执法尺度方面,我局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参照相关行政处罚权适用规则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依法依规查办案件。对轻微违法行为,采用行政辅导、行政建议、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约谈、行政公示、行政回访等非强制性方式;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挑战道德底线的违法行为,敢于亮剑,重拳出击,坚持人民至上,依法严厉查处,为营造公平有序的经济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巩固服务型执法制度,优化升级出台免罚清单3.0版,扩大免罚领域、扩充免罚事项,为更多市场主体纾困解难。